話說去年有位同學賺夠榮休,他請我們同時代的同校本科同學聚餐。某某人沒多想就赴會,在某酒店餐廳裏,某某一到達就見到多位闊別多年的同學。唉,人生轉眼多年,有變了形的、有變了樣的、還好沒有變了性的。但某某人最最最...怕見到的,居然出現在宴會裏。遠遠望見,兩目交投,然後錯開沒啥交集。某某人以為她無視我,那就最好了,否則真不知道如何說話了。
但,這個但字迎來峰迴路轉,某某人在放鬆心情與主人公,細說他雖然貴為某大行的頭頭,現在榮休了,當年他在某學期假期宿舍關門時,無家可歸來我家暫住,搬出宿舍時欠考慮周詳,連基本衣物都帶不夠,某某給了他若干數量內衣褲,所以他永遠欠某某幾條孖煙通的。在我們談笑風生時,某某人感到背脊有點涼涼,那老友主人公又借機說去招呼其他人,他走後,某某轉身想拿點小型三文治,她就站在某人背後,仍是那熟悉的面容,只是頭上青絲有數條變白了,某人先開口說哈囉,她沒有馬上開口,只看一看鞋頭尖,並用那夢迴般熟悉的聲音說:「我等了廿七年」...。
很沉重的話題,某某也知道要說的話,始終是要說。她再抬頭時,兩目對視,某某人只衝口說對不起。雖然是某某人自己自卑/自知,選擇錯過了這廿七年。但又但,某某不知她何來的「等」字。她若不等,她會有多好的人生,她或與他人共諧連理兒孫滿堂。是某某自己的自卑/自知害了兩人碼?某某人當時現場想不到。某某人若不這樣選擇或許會被她家族打斷大腿掉出街,更可能直接被消失了。某某人能力所及的只剩說句對不起了,誰對誰錯在廿七年後仍有關係嗎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上星期六看東方衛視,才發現吳鎮宇真是影帝級。他演繹了張德全老人晚年時的癡呆和短暫清醒,讓這某某老頭兒都眼濕濕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看到過這兩視頻後,太太就使小三去學車勞(1/4大小),小四學鋼琴了。唉,也對,對下一代的栽培,就是反映自己成長中所欠缺的。我小時候,因家庭經濟原因,沒有上過什麼興趣班,一個撿回來只一半會響的破口琴也陪伴了我兩年,直到它整個不能再響才丟掉。
老大老二小三小四,四孩一共學(有兩三個相同)國際象棋、結他、小提琴、大提琴、鋼琴、西洋畫、跆拳道、芭蕾舞、拉丁舞、學科補習...等等。到小三小四足夠大時,就讓他們自己決定保留學什麼吧!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